海南整治不规范地名:夏威夷海滩、维也纳酒店因崇洋媚外整改
6月12日,海南省民政厅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共涉及12个城市84个尚未标准化处理的不规范地名,其中维也纳酒店集团旗下的海南15家酒店被列为“崇洋媚外”的不规范地名类型,原因为“使用外国地名的地名(奥地利首都)”。
对于上述不规范地名的公示,维也纳酒店总部随后提出异议。6月18日,维也纳酒店集团官网发表声明称,公司品牌“维也纳酒店”为合法经营使用的品牌名,涉事经营主体所使用品牌为公司授权,也在合法使用范围内,针对清单,公司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等待处理结果。
整改不规范地名,主抓“洋”名
据海南省民政厅官网发布的公示,“不规范地名清单”是根据《民政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民发〔2018〕146号),依托省内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省民政厅编写了《海南省“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名录》,在经过市县调查核实并充分征求市县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
记者查询清单发现,“不规范地名”多数为使用外国地名或人名,列为“崇洋媚外”的不规范地名类型,例如维多利亚花园、海德堡酒店、塞维拉小区等。维也纳酒店集团旗下的海南15家酒店也是如此,因“使用外国地名的地名(奥地利首都)”而被列入不规范地名清单。
而《海南省“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名录》中的“大”,便是指夸大的、超过地理范围的地名,例如清单中位于海口市琼山区的名为“太平洋别墅”的居民区,被指刻意夸大,认定原则为“随意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容易产生歧义的地名”。
此外,“156人文行馆”“ 博亚兹·澜铂湾”、“119亩小区“等居民区,被列为怪异难懂的不规范地名类型,称随意使用汉字与数字组合且无实际含义的地名;“凤凰岭公园”则被列入“重名同音”的不规范地名类型,公示称与崖州区凤凰岭同名同音,之前名为狗岭。
对于整改的理由,海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黄宏溪6月1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国的土地上却叫外国的名字,这是文化的割断。”他还提到,小区名称的更改涉及房产证、身份证、户口簿等多个系统,并称:绝大部分(业主)都同意后,由他们重新提出一个名字,经过审核后,由政府批复,如果小区内有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将推动更名。
维也纳集团声明:合法使用商标、已提出异议
据调查,维也纳被涉及的海南15家酒店分别为海口市维也纳国际酒店(海口汽车西站店)、维也纳国际酒店(海口会展中心店)、维也纳国际酒店(海口高铁东站店)、维也纳国际酒店(海口南站店);三亚市维也纳国际酒店(亚龙湾千古情店)、维也纳国际酒店(三亚湾店)、维也纳国际酒店(第一市场店)、维也纳国际酒店(三亚高铁站店);儋州市维也纳国际酒店;琼海市维也纳酒店(振海路店)、维也纳酒店(银海路店)、维也纳智好酒店;东方市维也纳酒店;澄迈县维也纳国际酒店(海口火车站店)、维也纳国际酒店(老城软件园店)。
据报道,海南省民政厅办公室一位相关工作人员称,维也纳酒店总部在深圳,涉及的15家酒店都是连锁加盟的酒店,运营公司登记的工商名称都不是这个名字。上述工作人员强调称,维也纳酒店集团旗下的15家酒店被纳入不规范地名清单的依据,主要是多个市县在工商(现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实到这些酒店运营公司的名称与酒店名称不符。
6月18日晚,维也纳酒店集团官网发布声明称,一、公司品牌“维也纳酒店”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于2012年9月14日成功注册,有效期至2022年9月13日,为合法经营使用的品牌名;二、涉事经营主体所使(用)品牌为公司授权,其经营场所性质在合法使用范围内(商标注册类别第43类);三、针对海南省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公司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等待处理结果。
杜绝地名“大洋怪”,监管更应走在前
“大、洋、怪、重”地名层出不穷,多半在于一个“利”字。越大越吸引人,越洋气越能够卖上价,越怪越“与众不同”……近年来,“大、洋、怪、重”越来越成为建筑开发商和酒店商家的“共识”。于是乎,维多利亚花园、比利弗酒店等相继出炉。更有甚者,某某皇邸、某某御府都成为了开发商的卖点和噱头。据知情人称,有些建筑的命名很混乱,例如有的楼盘报建时的名字和商品名字是不同的,在对外销售的时候,竟然会换四五个名字,往往一个名字用一段时间,卖得不好再换另外一个名字继续卖。在蝴蝶效应下,地名越来越“大、洋、怪、重”,越来越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
然而,地名乱象愈演愈烈,不仅会破坏一个城市传承多年的传统文化,更将影响到行政管理、交通、邮政、警务、物流等方方面面。最简单来说,当前网购越来越普及,而货物的送达无疑需要精确的地理位置。“大、洋、怪、重”地名就影响了地理位置的准确度,给人们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从这个角度而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无疑是必要的,是民心所向。也要看到,多地公示的不规范地名清单里,有些地名的存在年限已达10年以上,并且不少市民提出“小区的名字改了后,会不会对身份证和房产证等产生影响”等问题,对此,很多地方相关部门及时作出了回应并已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不会对群众的生活产生影响。
整治地名乱象,在整治同时还需在如何杜绝上下功夫。比如建立标准地名权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措施等等,都是预防“大、洋、怪、重”地名的关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地名命名的价值取向,既尊重历史又顺应民意,使之更好地服务城市管理。为“任性”套上规则笼子,才能做好“地名”这篇城市建设大文章。因为,“地名”从来不是空荡荡的名字,也不是仅仅包含在相互的问询里,更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和认同。
编辑:单镜宇 责任编辑:文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央视网